Photograph by Suzanne Lettrick

「一個好的建築,應該提出問題,甚至挑起你的不安」


柏林猶太博物館(德語:Jüdisches Museum Berlin)是一家位於德國柏林的博物館
以德國猶太人兩千年來的歷史文物與生活紀錄為主要展出。

1933年,該館在柏林奧蘭尼安貝格街的一個猶太教教堂創辦,5年後,由於納粹政權興起,而被迫關閉。

1971年才第一次有人提出恢復柏林猶太博物館的計劃。
1975年,猶太博物館協會成立。
1978年,此館開幕,當時它僅僅是柏林博物館中的一個分部。
到了1999年,猶太博物館正式獨立成為單一的機構,並尋找館址成立獨立的建築物。
2001年,柏林猶太博物館落成,建築師是知名的丹尼爾·利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維基百科
 

© Tim and Archikey.com

「建築用金屬覆蓋是我一開始的設想,材料是用非氧化亞鉛
考慮了隨著時間而漸漸變青這點
十年後就不是現在看到的這樣的建築了
能感覺到時間的流逝感」


橫切的建築的切口不單只是窗戶
還表達著「傷痕」

© Guenter Schneider

其表面以鋅覆蓋的建築,呈現閃電的形狀
曲折的外觀表現了猶太人所受到的傷害

在外觀上看似分離獨立的兩棟建築
事實上猶太博物館的入口在那棟巴洛克式建築的中間
是一個導向地底的一段階梯
德國和猶太人的關係在這部分表現出來了
是暴力、脅迫以及隱藏


Photograph by Sharon Wu

和建築物本身的曲折相對照
從底開始是呈一直線的,是建築的根本

共有三條道路交會於柱子處
同時可以見到的僅是其中的兩條
這三條的走廊可以稱為「軸」
有一定的含義存在

這三條道路是猶太人在這個國家三個狀態的象徵
「延續」「屠殺」「流亡」

Photograph by ADCGM

事實上,博物館的真正通路只有一條
也是其中最長的一條路
是猶太人和德意至民族的存續象徵
© Tim and Archikey.com

這條「延續之軸」(Axis of continuity)
一直往前走是一條超越預想的長台階
© Tim and Archikey.com

在向上攀升的過程裡
延伸在水泥壁的壓迫之中
橫梁似乎要把空間給切割開來

他們所經歷的艱辛和苦難
彷彿寫滿了這條通道

而這最長的軸不過也只是通向其他台階的道路而已


Photograph by AndBerlin

從大屠殺之軸(Axis of Hoiocaust)一直走到底會看見一個黑色的大門
進去以後,便是「屠殺之塔」
光禿一片過於平滑的牆壁,狹小的採光口

只有進去的入口,沒有出口
表示着進到此地後就再也沒有返回的機會
被高大又黑暗的空間圍繞著
在這裡仿佛沒有任何生氣
時間就此靜止
猶如「死亡」

Photograph by Larry Speck

「我設計了一個空間,大屠殺塔 (Holocaust Tower),裡頭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
屋內唯一的光線從頂上一道裂縫透進來,但從底下幾乎看不到這道裂縫。」

「這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意念的作品,我期望人們進到這裡,感受到的空間感,
是一種打從心裡所認知到的和諧性,我期望博物館呈現的是德國猶太文化,在德國歷史中的那一部份」

Photograph by Sebastian Niedlich 

最後一軸是「流亡之軸」(Axis of Exile)
這裡被稱為「流亡之庭」

Photograph by Bryan Nance

在這柱子的迷宮之中
看不見頭也不見尾
不知自己身處何方
再現了流亡之中感到的不安與迷茫

「我設計了一座花園,植物種在49根柱子上,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地面傾斜,
讓參觀者有迷失方向、甚至頭暈的感覺。這座花園是要紀念那些被迫離開柏林的猶太人,
我希望提醒參觀者,德國猶太人的毀滅,以及到一個跟自己完全沒有淵源的陌生國度是什麼樣感覺。」
Photograph by Sebastian Niedlich 

這一庭和屠殺之塔一樣是有條往地下的小路
看似獨立在外面空間感覺是寬廣的
事實上是被重重的牆壁包圍著
這是所謂解放的「幻影」
而亡命也是閉塞的

只有條向地下的路可以離開這裡
就像猶太人的命運一般
被迫不得不選擇如此

流亡,是禁錮的
是失去地位的

Photograph by designroof

這建築之中有六座塔
裡面雖然是空的但卻不能進去
他被稱之為「空虛」「空白」

「空白」這件事,象徵着「缺席」

猶太人在德國的歷史上
「地位」和「生存」
的缺席

「在我設計的曲折建築之中,是片虛空間 (Void) -- 像某種捷徑,但其中什麼也沒有。
這片虛空間支離破碎,穿過側廊,穿過走道,進入辦公室,又從中折出。
我想,整個猶太博物館的精神都在那片虛空間之中。」

Photograph by Vidya Kaipa

這是一個名為「記憶的空洞」(空白的記憶)(Memory Void)的空間
當中放置了裝置藝術作品「落葉」

地面上充滿着有著扭曲尖叫臉孔的金屬面孔
仿佛千萬個猶太人被殺害時痛苦、吶喊、掙扎的模樣
但在這空間裡,沒有半點聲響
視覺帶來的聽覺,事實上耳朵卻接收不到聲音
寂靜和內心澎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當你走在這些鐵塊上行走時,才會發出錚錚的回音與巨響
像是倖存著經歷這些磨難後的低語
一直回蕩在世人和他們的回憶中
揮之不去

其中很多都已經氧化而染上了鏽的顏色
也表示着隨著時間的流逝
他們的傷痛儘管逐漸腐朽
卻還存在
無法忘記

空白的記憶,也就意味著
「永遠無法抹去的空白」

Photograph by LIMN

「沒有最後的空間來結束這段歷史」



很多時候,當你身陷於建築之中
你所能感受到的是光影、材質、配置,所創造出來的獨特空間
若不是親臨其中,那股澎湃難以想象

從此建築中除了看道猶太人在那個時代面臨的過往
以及撫慰他們的傷痛
還能看到德國人是用什麼樣的心態在面對這段不堪的歷史
他們正面的直視這段過去,並且用尊敬且懺悔的心來做彌補
讓此建築師在柏林建了這麼一座博物館
就像上面提到的「延續之軸」
猶太人與德意志民族在往後的日子共存著
他沒有結束的空間,這代表着這段和平的關係和歷史會一直留存著



「這裡不只是一個空間,它具有著特殊的意義,如果不是如此的話,連這個建築都不需要了」

這建築本身就是一個無聲的紀念碑
讓建築承載著歷史


參考資料 / BERLIN JEWISH MUSEUM--Daniel Libeskind
圖/每張照片下面都有標注 , 文/80.





Comments are closed.